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7月17日至21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校30名思政课教师和思政工作者赴贵州开展“弘扬长征精神,重走长征之路”暑期社会实践研修活动。这堂特殊的“行走的思政课”,在让教师们在红色热土上触摸历史脉搏,在革命圣地中汲取精神力量,为新时代铸魂育人积蓄了深厚动能。

研学合影
薪火相传:在合作交流中凝聚育人共识
7月17日上午,研修班开班仪式在贵州师范大学隆重举行。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彭法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词,详细介绍了贵州丰富的长征文化资源和实践基地建设成果。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丽娟教授在讲话中向参加开班仪式的其他兄弟院校介绍了新疆师范大学思政课建设的成果与经验,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与兄弟院校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携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追寻足迹:在历史现场感悟革命精神
五天的研修中,教师们先后走进息烽集中营、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苟坝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地等革命圣地,在一件件文物、一处处遗址中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

参观息烽集中营纪念馆
在息烽集中营纪念馆,斑驳的牢房墙壁上那句“为了真理而斗争”的字迹,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然透着穿透时空的力量。教师们驻足凝视狱中同志传递的秘密情报手稿,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崇高气节。

参观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内,简朴的会议室里长桌、木椅、马灯按原样摆放,生动还原了1935年那场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的重要会议场景。通过重温会议决策过程,教师们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在危急关头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勇气与智慧。

重走四渡赤水纪念地
在娄山关战斗遗址,大家伫立在刻有《忆秦娥·娄山关》的石碑前,低声吟诵,感受毛泽东同志当年的壮志豪情。在参观完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战壕遗址等,站在西风台俯瞰整个娄山关,仿佛看到了1935年红军战士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壮烈场景,深刻体会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和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

参观苟坝会议会址
苟坝会议会址内,教师们重温1935年3月遵义会议后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历史。大家在重走“毛泽东小道”时突降大雨,但未有一人退缩,在田间小道感受毛泽东同志知难而进、坚持真理、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研学中,大家分坐苟坝会议会址长廊,围绕“独立自主、民主集中制”开展即兴分享,交流如何将苟坝会议精神融入课堂。


研学参观
实践探索:在乡村振兴中见证时代巨变
研修团还深入花茂村,实地考察这个从昔日贫困村蜕变为“中国红色旅游最美红村”的生动实践。白墙黛瓦的黔北民居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红色之家”、陶艺文化一条街展现了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
文化浸润:在传统智慧中汲取育人养分
7月21日,研修团参观了贵阳孔学堂和青岩古镇,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深化思政教学资源积累。孔学堂以“知行合一”为核心的文化展示,为教师们在课堂上讲解文化自信提供了鲜活案例。青岩古镇既有明清古建筑的文化积淀,更有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旧址等红色印记,成为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交相辉映的“活教材”。
学思践悟:专家学者共话育人使命
此次研修引发了参与教师的深刻思考和热烈讨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侯兰梅在参观完遵义会议会址后感慨道:真正的转折点,往往就在最艰难的时刻悄然降临。它并非雷霆万钧,而是如这院中石阶般沉稳,如那盏油灯般微弱,在至暗时刻,以沉静而坚韧的姿态,为迷途者拨开云雾,照亮前路。遵义那间昏暗厢房里所作的抉择,便是在深重危机中,以理性之光穿透迷雾,为民族命运校准了航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程世平认为,重走长征路不仅是一次历史场景的回溯,更是一场精神基因的重塑。长征精神不是陈列的标本,而是鲜活的教材。红军在绝境中突围的智慧、同甘共苦的团结、“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执着,恰是当代青年最需要汲取的养分。面对学术难题时,红军“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气概成了破题的底气;引导学生成长时,“顾全大局、团结互助”的精神为育人提供了坐标。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阿不都艾尼·依拉洪在参观完娄山关战斗遗址后表示“红军战士们在这里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他们在缺衣少食、武器简陋的情况下,依然坚定信念,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目标,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这种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这让我明白,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进青年教师冯显婷表示,在此次贵州研修活动中,通过听取贵州师范大学李俊教授关于长征精神的专题报告,我不仅对长征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现实意义。通过实地参观和现场教学,我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我们应当将长征精神与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研学合影
五天的研修虽然短暂,但给教师们带来的触动和思考是深远的。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此次研学的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生动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思政“金课”。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审:宣传部